球具商城  高尔夫论坛  高尔夫百科  男士球具  女士球具  左手球具  儿童球具

高尔夫新闻资讯-中国高尔夫业内最好、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具(球杆)信息服务平台!

高尔夫运动的休闲价值考量

时间:2016-10-09 09:25来源:高尔夫百科 作者:wsj7917135 点击:
(责任编辑:管理员)


2014年起我国开始了对高尔夫球场的整顿工作。在即将整顿结束之际,国家三家报社对高尔夫运动的看法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社会各界不同的观点和人们对高尔夫运动的激烈争论,引起了笔者对该项运动项目的关注,并拟对高尔夫运动的休闲价值加以探讨。

1  贵族气质:高尔夫运动的精神内涵

在西方,贵族(Aristocracy)是杰出、优秀之意,具有较强的精神追求。贵乃是灵魂高贵之意,只有品行高贵的人才称之为贵族。中国古代“贵族”是首先是君子,他们在拥有一定的财富后,要求自己自尊、自重、自爱,有尊严、有气质,尊重他人。所谓自尊而尊人、自爱而爱人、自立而立人,这才是贵的品行。古代中国的“贵族精神”可以以“李离伏剑”和孟子的“大丈夫精神”来做注脚。贵族不是一种商业财富的标准,更不是一种社会地位和头衔的象征,而是一种文化传统教养、一种社会行为的准则和价值标准,是一种自由的灵魂、独立的意志。具体表现为诚信、道义和使命感。真贵族不重外表而崇尚品质、不重财富而端正行止。现在西方的贵族精神仍存在于“英国伊顿公学的校训”,并依然为现代人所推崇。

高尔夫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在西方贵族“强势文化”的影响下,高尔夫运动汲取了贵族精神的本质并呈现出浓厚的休闲运动特征。首先,高尔夫运动倡导礼仪优先、尊重他人。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仪式。缺乏了“礼”的人在行为中会失态、失礼、失风度;缺失了“礼”的社会将失去一个稳定的秩序。高尔夫运动的全过程贯穿了“礼仪”的因素,从规则开篇规范球员的球场行为举止到发球台的“优先权”,再到关注弱势群体的“远打原则”,甚至观众都在为球员着想而保持安静等等,让高尔夫运动成为行为节制、以礼而行的运动。如此崇尚礼仪的氛围形成了一种精神约束力,也让高尔夫运动的爱好者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了高尔夫运动爱好者自觉维护绅士风度的行为规范。其次,高尔夫运动强调诚信、自律。西方社会非常强调个人的诚实守信和自律,东方文化中“诚者,事之终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也阐述了“诚”在人生中的巨大作用,而“慎独”更成为君子行为规范的最高境界。真正的诚实守信与严格的自律慎独是分不开的。在高尔夫运动中,绝大部分时间是无人监督的,高尔夫运动依赖于每个参与者的诚实、依赖于所有球员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依赖于球员随时表现出礼貌谦让和良好的运动精神。公平竞争完全依靠个人的自觉和自律,球品如人品,诚信与风度涵养在球场上都得到体现和培养。高尔夫运动成为检验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价值观和是否值得信赖的运动。正因为如此,高尔夫运动在西方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视为“贵族运动”和“绅士运动”。

2  重塑高尔夫文化:高尔夫运动“异化”的诉求

目前我国的高尔夫运动作为一种“舶来品”于1984年传入中国。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高尔夫球场吸取了高尔夫运动“贵族”的特质,却仅给国人留下了“钱”“权”的印象。翻开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朝向白皮书》我们发现,参与高尔夫运动的人群,80%以上的为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总经理和企业主[1]。高尔夫运动作为耗资不菲的体育项目在国内俨然成为富商巨贾、高官权贵的专属运动项目,在中国似乎演化成了一个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游戏,他们将高尔夫运动视为炫耀性消费,用以彰显个人的地位和声望,建立商务联系。这让高尔夫成为一种挥霍性消费、一种无节制的物质享受的人生价值符号,高尔夫运动被视为一种经营人脉资源为目标的功利性消费。这让高尔夫运动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运动本质,成为一种工具并为之人类服务的手段。这种工具化不仅仅表现为参与运动的人,而且在整个高尔夫产业中以发展高尔夫运动为“羊头”大肆圈地开发房地产,使高尔夫运动成为投资商业房产的工具,这也使高尔夫运动本身的价值主体不断弱化。

任何一项运动脱离了文化的滋养都不会走的太远。优雅绅士的台球运动进入中国以后成为街头巷尾,赤膊叼烟的“爱好者”聚拢的据点,这让台球在中国走到了尽头。目前我国高尔夫运动的“掺合者”们在球场上漠视规则和礼仪、肆意妄为,打球失误后丢杆、摔杆,谩骂球童、破坏球场等恶习常见,甚至出现过“直升飞机送馄饨”的现象。他们完全以一种“无文化”“无技术”“无艺术”的姿态登上了高尔夫运动的殿堂[2]。这使得高尔夫运动在国内既不具备中国传统贵族的“神”,更不具备西方贵族的“魂”。当高尔夫运动的精神无法震慑“掺合着”的不良个性气质时,高尔夫就已经不再是高尔夫了,它逐渐成为一种罪恶的代名词。[3]

高尔夫运动在中国承载了太多不该承载的东西错综交织的异化力量改变了其原本的发展轨迹。我们注重了高尔夫运动“贵族”的阶段性消费属性,而忽略了其“贵族”固有的精神属性,用阶段性的属性来替代固有属性的做法严重误导了整个行业的走向,同时也违背了社会伦理,刺激了社会的敏感神经。进而桎梏了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让高尔夫运动在中国越来越“水土不服”[4],高尔夫越来越走向百病丛生的异化之路。要摆脱这种“异化”的现状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重新认识高尔夫运动,深度挖掘高尔夫运动的“原生态”价值[url=]取向[/url]。

3  休闲:高尔夫运动的“原生态”属性

3.1  高尔夫运动与传统休闲的契合

从亚里士多德的“闲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源”到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的出现,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休闲的探索。在西方文化和社会氛围的历史沉淀的过程中,西方逐渐形成了休闲是一种幸福(亚里士多德),休闲是一种充满爱的自由生活(弗瑞·戈比)等休闲观。

在中国,“休闲”被视为人类的一种优雅的生存方式[5],在儒家思想统领下,人类的休闲活动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探索生命的意义。休闲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探求,休闲成为在寓教于乐中塑造和提升人的文化精神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休闲的目标是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的需求。从这方面来讲,高尔夫运动作为一种挑战自我的人生态度与儒家的休闲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首先,在高尔夫运动中,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的身体是侧对目标方向,根据生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身体侧对目标时运动记忆就会减弱,每一次“畅爽”的击球都是对自我的一次的挑战;其次,球场的每一个球道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是对高尔夫运动参与者智慧的挑战,如面对水障碍区是直接跨越还是曲线进攻,这需要参与者的自信心和准确的估算。最后,在规则领域高尔夫运动与其他运动不同,球场会根据自己特点制定本地规则,参与者要在短时间适应球场的当地规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此外,不同的天气环境、场地特点,都会对击球技术的运用提出要求,这有助于能够增强参与者的决策能力。在与对手斗智、自我拼搏、征服自然、获取胜利的过程中,参与者获得了满足感,收获了友谊,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自豪感。

中国道家的休闲活动是一种精神的自由飘逸,要求在休闲的过程中怡养精神,让精神获得一种逍遥、脱俗、雅致、自在的状态,让个体的生命顺其自然,获得生命的自由。所谓“自然”是顺势而为,与规律和谐统一。但生活于高楼林立的喧嚣都市、严密紧张的社会组织中的人们已经无法回到无拘无束的原始的自然状态[4]。生活的自然化越来越成为当代都市人的迫切需求。高尔夫运动中包含诸多的自然化的因素,如高尔夫运动是在一个完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的运动,体现了高尔夫运动与自然环境的合一性。从高尔夫球技术的动作分析来看,整个挥杆动作不存在正确与否的判别,挥杆过程的不发力是最为理想的挥杆,也是整个动作韵味的体现。伟大的高尔夫球手盖伊曾说过:“打球就要像荡秋千,自然摆动,要非常轻松地甩杆击球,这样的球才飞得又直又好。”这与道家自然的休闲观可谓不谋而合。

3.2  “雅”:高尔夫运动的现代休闲价值追求

学者们将休闲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恶闲”,即不健康的休闲方式,它以破坏自然和损害自我为代价,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负面影响;二是“俗闲”,是一种主流的休闲方式,目的在于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具有闲适性和消遣性;三是“雅闲”,是休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有品位的、实现人的精神层面愉悦性的生活方式[6]。“雅”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审美理想之一,“雅”也成为高尔夫运动的突出特点。球手们漫步在绿色的草地上,以球会友,侃谈人生,修身养性,成为现代都市中的一种“雅”事。

高尔夫运动的“雅”可以看作是以“仁”与“礼”为标准教化人的过程,而不是行为方式的贵族化、宫廷化。传统中国的“雅”可以以“家训”为范例。但随着传统文化的遗失,现代人的“雅”只能寄托于生活场景和生活情趣的营造。高尔夫运动吸取了“田园游戏”、“田园社交”等俗文化的精髓,但是经过规范化、完善化和精粹化改造,为参与者构建了一个“雅”的环境。人们在参与高尔夫运动的过程中,在自觉遵守规则约束的同时,便是感受雅、普及雅,将自身“雅化”或曰“绅士化”的过程。

3.3  “善”:高尔夫运动特有的休闲价值

[url=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20Data/360CloudUI/Cache/143347123/%E6%96%87%E6%A1%A3/%E5%B7%A5%E4%BD%9C%E6%96%87%E4%BB%B6/%E6%B9%96%E5%8D%97%E9%AB%98%E5%B0%94%E5%A4%AB%E6%97%85%E6%B8%B8%E8%81%8C%E4%B8%9A%E5%AD%A6%E9%99%A2%E5%B7%A5%E4%BD%9C/%E7%A7%91%E7%A0%94%E5%B7%A5%E4%BD%9C/%E4%B8%AA%E4%BA%BA%E4%BD%9C%E5%93%81/word%E7%A8%BF%E4%BB%B6/%E7%8E%8B%E7%BB%8D%E5%BB%BA%EF%BC%88%E9%80%80%E4%BF%AE7.13%EF%BC%89%E5%8F%8D%E9%A6%88%E7%A8%BF.doc#_msocom_5][X5][/url] [url=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20Data/360CloudUI/Cache/143347123/%E6%96%87%E6%A1%A3/%E5%B7%A5%E4%BD%9C%E6%96%87%E4%BB%B6/%E6%B9%96%E5%8D%97%E9%AB%98%E5%B0%94%E5%A4%AB%E6%97%85%E6%B8%B8%E8%81%8C%E4%B8%9A%E5%AD%A6%E9%99%A2%E5%B7%A5%E4%BD%9C/%E7%A7%91%E7%A0%94%E5%B7%A5%E4%BD%9C/%E4%B8%AA%E4%BA%BA%E4%BD%9C%E5%93%81/word%E7%A8%BF%E4%BB%B6/%E7%8E%8B%E7%BB%8D%E5%BB%BA%EF%BC%88%E9%80%80%E4%BF%AE7.13%EF%BC%89%E5%8F%8D%E9%A6%88%E7%A8%BF.doc#_msocom_6][w6][/url] 西田几多郎在《善的研究》中指出:所谓的“善”就是个体人格(知识、情感、意志等)的实现。个体的“善”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是其他一切善的基础。同时个人存在的根基是社会的自我存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最高的“善”应该是社会的“善”。真正的“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自我,而真正的自我是宇宙的本体,如能实现真正的自我,这就不但符合人类一般的“善”而且会与宇宙的本体善合并与神意暗相符合。[7]高尔夫运动的“善”恰恰体现在关注个体需求和自由发展的个人善和关注低碳环保的社会善两个不同的层次。

3.3.1  关注个体需求和自由发展--高尔夫运动“善”的基础

孟子用“可欲之谓善”来表明善是人或主体一切活动或行为追求的目标。休闲的价值是对人的探索和发展,为人“成为人”提供条件。社会的发展让人们对休闲有了新的追求。高尔夫球作为一种高雅的休闲活动,其最初是一种“田园游戏”,游戏属性彰显了其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意义。正如弗里德里希•席勒所言:“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人们在高尔夫运动的参与中满足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高尔夫球作为一项有氧运动满足了强身健体的生理需求。在参与高尔夫运动过程中,球手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满足了参与者精神愉悦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当前,高尔夫运动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参与者除了切身领略大自然的魅力之外,还有助于拓宽视野、增长见闻。另外,高尔夫运动还是一项贵族文化,是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参与者更能从中获得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滋养。

休闲的目的除了自我实现和自我丰富外,还包括主体的自由发展和对快乐的追求。高尔夫运动的自由体现在打球的进攻路线可以由自己来设计选择,并且整个运动(比赛)过程中没有裁判员的监视,等等,这些都让参与者感觉自由、放松和愉悦。[url=]“打高尔夫的意义包含生活的目的,此时此刻的自由感,高度的享受,及沉溺于打球全过程”(菲利普)、“高尔夫代表自由,我一想起高尔夫,压力就全消失了(萨拉)”[/url][8]深刻地表达出参与者在高尔夫运动中对自由的体验和享受。

3.3.2“低碳环保”--高尔夫运动“善”的升华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提出“减排”目标。2010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等诸多具体要求,确定了低碳理念的“主基调”。在低碳理念指导下,休闲活动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在活动中保护环境、降低能源消耗。高尔夫球就是一种契合“低碳理念”的运动项目。现代高尔夫球场设计之父唐纳德·罗斯的球场设计核心理念就是“自然球场”,即按照自然地形设计球场,没有太多修饰,这是环保高尔夫理念的前身,并形成了后来环保球场设计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对自然的最小扰动[9]。国内最大的高尔夫俱乐部观澜湖球会20年来一直注重环保,观澜湖最初是一片荒山,通过生态系统恢复与建设,重植绿地面积17500亩,重植树木花卉3072530株,最终“荒山变宝地”;广州风神高尔夫球会在设计之初也确定了“低碳节能与绿色环保”理念,球场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环保元素。2012年,该球场还获得了奥杜邦国际颁发的“合作栖息地项目”认证。相比其他运动项目,高尔夫运动的场所更具有保护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潜力,如圣安德鲁斯老球场有超过45种鸟类栖息其中。在高尔夫运动中,种种细节所体现出的环保理念也远超其他项目,如文明的高尔夫球手会返回整理被自己或别人打飞的草皮,细致地修补草皮上留下的小凹坑,一个个简单的习惯性动作无不彰显了高尔夫运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 结语

    高尔夫运动融合了西方的贵族精神和中国的士大夫精神,体现了低碳环保、关注个体需求和自由发展的休闲价值属性。然而在“贵族运动”的标签下,其在国内的发展出现了异化,成为大众可望不可即的高消费项目。需要大力弘扬和传播高尔夫文化,让高尔夫运动以更“亲民”的姿态在大众生活中发挥辐射力和影响力,让普通大众都能感受到高尔夫运动的乐趣、体会到高尔夫运动的休闲价值,这样高尔夫项目才能重回正轨,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url=][1].[/url]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朝向白皮书[A] 2014:34

[2].陈帅.论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植根与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1:46-49

[3].陆斌.高尔夫新纪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05:555-556,573

[4].王桂忠.“边缘化”的摆脱—我国高尔夫球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27)9:102-105.

[5].马惠娣著.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85

[6].约翰•凯利著.走向自由一一休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0

[7].[日] 西田几多郎著;代丽译. 善的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77-79

[8].谭建共,王新卉. 高尔夫与认真休闲[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01:1-6.

[9].马宗仁.现代高尔夫科学球场设计学原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5-178.






本文作者系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王绍建。 转载使用请注明出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