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具商城  高尔夫论坛  高尔夫百科  男士球具  女士球具  左手球具  儿童球具

高尔夫新闻资讯-中国高尔夫业内最好、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具(球杆)信息服务平台!

整治后中国高尔夫走向观察:新建球场之门真的

时间:2017-03-02 14:21来源:高尔夫百科 作者:2014bjgolfer 点击:
整治后中国高尔夫走向观察:新建球场之门真的被关上了吗?,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管理员)
此次清理整治的一大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越权审批球场之举影响到中央权威和政令畅通。整治落定,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被叫停,而本属于国务院的球场用地审批权限被收回。据分析,未来这一权限极有可能发挥在决策层重点关切的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彼时则新球场的审批未必不会提上日程。

整治后中国高尔夫走向观察:新建球场之门真的

2017-3-2 14:21

新建球场,禁令背后尚有一线转机

  地方政府越权行使高尔夫用地审批权限的行为,致使本属于中央政府的权力被违规滥用,球场禁令难以落地执行。球场清理整治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收回权力、维护权威的过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使用土地超过七十公顷(合1050亩)的需报国务院审批”,对于占地面积普遍超过1500亩以上的高尔夫项目,只有国务院才有用地审批权限。

  事实上此前对高尔夫球场项目的批建,在国务院早有先例。1992年10月4日,国务院连续发布了9个文件,分别同意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无锡太湖和苏州太湖、上海佘山、杭州之江、广州南湖、昆明滇池、三亚亚龙湾、北海银滩、福建武夷山和湄洲岛等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规划,而这些项目规划除北海银滩和湄洲岛外,其余10个国家旅游度假区都包括高尔夫球场的规划与建设。这就是传说中的全国仅有的具有合法手续的10个高尔夫球场。

  此外,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指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不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有效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并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的前提下,科学规划,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这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国务院政策支持的省级高尔夫发展指导文件,促成了海南高尔夫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清理整治的完成,未来地方政府越权审批新球场的通道被封堵,球场审批权限回到中央政府手中,在合适的时机和条件下,新球场的出现尚有转机。

重点领域展现魅力,新球场出现等待时机

  在清理整治刚刚结束的背景下,中央政府立马行使球场审批权力的可能性不大。整治之后一段时期内,在地方政府和高尔夫投资商对新建球场失去意愿和冲动,此时新球场诞生的时机才有可能不期而至。

  另外,高尔夫业界期盼多年的行业规范是新球场出现的前提条件。200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其中提到“抓紧研究提出规范、引导高尔夫球运动和设施建设健康发展的措施意见”,但此后十年都未能面世;2011年国家发改委等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尔夫球场建设规范发展的意见”,但仍不见踪影。此次清理整治结束之后,高尔夫业界最为期待的行业规范或将出台,这也将成为新球场出现的重要契机。

  比照韩国、日本等国在高尔夫领域的做法,未来中国高尔夫行业规范对于新建球场的审批过程将会极尽严苛。在韩国,投资建设高尔夫球场共需要241项审批程序,审查周期长达5-10年,球场建造管理过程都有相应的规范约束;日本政府允许将大量山地、荒地等土地类型用于球场建造,新建高尔夫球场从调查、申请到开发建成,建设周期平均也需要10年。

  当前决策层最为关切的当属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而高尔夫在扶贫方面独具优势。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重点分布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中贫困人口数量超过500万的有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这些地区土地类型以荒山、石漠、滩涂等无农用价值的边缘性土地为主,与高尔夫球场的土地需求高度契合,同时高尔夫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在扶贫脱贫方面优势明显,未来新球场有望在这一领域获得生存空间。

  在中央部委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对高尔夫产业扶贫等都留下了潜在空间。2015年12月,国土资源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提出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特别提出加大旅游扶贫用地保障政策要求。尽管没有直接提及高尔夫,但无论是从这些土地类型的开发利用还是出于扶贫的需求,高尔夫的产业特质和开发理念都与其高度契合。

  正因如此,我国广大的贫困地区尤其是位于南方的贫困地区,适合建造高尔夫球场的土地类型储量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全年打球,高尔夫旅游资源特色突出,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新球场的诞生之地。

助力扶贫,高尔夫或有一席之地

  将废弃无用之地化为绿洲,是高尔夫的理念之一。高尔夫在场地建设中对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土地、垃圾填埋场、废弃矿山等边缘性土地有着特殊偏好和需求。贫困地区的分布,与未开发利用的边缘性土地集中区相吻合,事实上我国很多高尔夫项目已经在扶贫方面发挥出良好作用。

  变荒芜为美景,观澜湖集团创造了高尔夫产业扶贫的成功模式。1992年深圳观澜湖开工建设,彼时位于东莞和深圳交接处的观澜、塘厦两镇,地处深山,水电、道路不通,是广东省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观澜湖投入上百亿元的资金,首先从改善“三通一平”开始,进而将一片荒山野岭改造成可用之地,建设起以12座球场为主体的高尔夫旅游度假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观澜镇成为现代化都市区,塘厦镇更是成为全国知名的高尔夫用品生产名镇,两地华丽转身成为广东最富裕的地区之一。2007年海口观澜湖开工建设,10年间将海口近郊贫穷落后的羊山地区变为开放富裕的旅游热点目的地,再创脱贫奇迹。

  海南陵水成为贫困地区走高尔夫产业脱贫之路的又一典型案例。2010年,头顶“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海南陵水县宣布将建设10个高尔夫球场时,此后该县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清水湾、香水湾、鉴湖蓝湾等三家球会四座球场先后落地。高尔夫带动了陵水县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以及相关产业,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让该县一举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截至2015年,陵水县顺利完成4858名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地方财政继续保持全省增幅前列。

  我国贫困地区分布广泛,尤其是位于南方的贫困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在打球天气、土地类型等方面都适宜发展高尔夫产业。据统计,我国仅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等地的边缘性土地面积就占到全国土地总量的7%左右。这些有着独特喀斯特地貌或滨海滩涂景观的地区是扶贫形势严峻的地区,同时也是高尔夫球场理想的选址地,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与高尔夫旅游、文化等属性高度契合。事实上这四大省份留存的球场数量共计100个,占据全国现有球场总数的20%以上。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高尔夫以其独特理念和产业活力让贫困地区和贫穷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发展的落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产业链完备的综合性行业,高尔夫积极带动相关产业的“持续性造血扶贫”效果更加明显。此外,针对贫困人口就业困难、收入低下、竞争力不强等“病根”,高尔夫行业以较高的就业容量和收入水平、完善的培训和提升体系等成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绿色通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