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具商城  高尔夫论坛  高尔夫百科  男士球具  女士球具  左手球具  儿童球具

高尔夫新闻资讯-中国高尔夫业内最好、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具(球杆)信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尔夫专栏 > 高尔夫云 >

【高球杂谈】为什么科技进步了我们的差点还在原地踏步?

时间:2013-02-21 00:00来源:网络 作者:管理员 点击:
        作者: Brant Brice  文章来源:GolfWRX         虽然我打球水平一般,但是个十足的球具发烧友:我总是很容易被新品诱惑,总是想第一时间去买到新球杆,然后享用它们带

【高球杂谈】为什么科技进步了我们的差点还在原地踏步?

        作者: Brant Brice  文章来源:GolfWRX

        虽然我打球水平一般,但是个十足的球具发烧友:我总是很容易被新品诱惑,总是想第一时间去买到新球杆,然后享用它们带来的自豪感,不然的话就总有种深深的负罪感。

        我再重新表达一下……额,确切的说我以前曾是球具发烧友,但现在不是了。因为我不会再被花里胡哨的广告所欺骗,球具厂商的新名词对我也不再具有诱惑力了。什么最新的可调节杆面(adjustable face)、更低的杆头重心(lower center of gravity)、更少的球旋(reduced spin)、更远的滚动距离(longer carry)、更轻的杆身、更具穿透力的弹道、白色杆头更容易对比、高惯性力矩/杆面反弹细数(MOI/COR)或者是神马空气动力学……这些在我眼里毫无亮点,我也不再会为自己没有所谓的最好最新的球杆而感到遗憾。

       我有意地忽略了关于球的讨论,因为它们的使用周期只有几洞而已,有时甚至是打一杆换一个球(这取决于你的右曲水平)。

       是什么导致了我现在的改变呢?

       让我们先从铁杆说起。首先我要阐述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要不是我们整天寻找着挥杆魔法或者高尔夫成功秘籍,可能我们至今都还在使用上世纪80年代的PING Eye 2铁杆。熟悉球具的发烧友们都应该知道这是很多老派PGA球员,10多年都不肯从自己球包中抽出的铁杆啊,当然它的方形沟槽也曾引起巨大规则的争议。我时常听人谈论起Eye 2,在人们眼里这些铁杆平衡性不错,距离设置也很合理,果岭停球就像弹力胶粘上去的,而且很容易上手。

【高球杂谈】为什么科技进步了我们的差点还在原地踏步?

 京城高尔夫商城有售 详情>>

       铁杆的更换周期和其他球杆不同。被我们深深爱慕的一号木每个6个月就要换一次,我们会如此频繁的换铁杆吗?不会。一场臭球后我们会气愤的把铁杆送人或者扔进树林/水池/垃圾堆里吗?也不会。通常,一般球友购置一套铁杆的周期大概4-5年,一号木是每2年购买一次,挖起杆和推杆分别是3年和2年。(不过对于把推杆扔进了水塘里的人而言,他的购买周期就变成了马上。)我们要买的通常是那些种类繁多,更新周期较快的东西。

       厂家们能不知道这些吗?但是它们要想方设法的让我们感到没信心或者是觉得球杆不够,同时缩短产品更新周期。所以相比打球少和不重视广告的人,经常下场打球或者比较容易被广告迷惑的球友换球杆的速度肯定要快的多。

       那大家什么时候需要换套铁杆呢?我的观点是换铁杆跟换一号木换挖起杆推杆不同。换铁杆不是为了增加距离或者消除右曲。我认为大家换铁杆要么是因为打球水平提升了,要么是因为球技退步了,换铁杆针对对现有打球水平做出的一种适应和调整。

       顺便提一下…许多厂商所谓“更远的铁杆” 其实是加长了杆身,把杆面倾角设置的更小了而已。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总是纠结于自己的距离,你能打多远就打多远,为何不接受现实呢!

       直觉告诉我们买套新铁杆并不能帮助我们降低10个差点。即使能获得距离上的增加 ,我也不相信PING Eye 2之后的高球科技取得了如此之多的进步,至少没有厂商吹嘘的那么多。尽管有那么多的材质、减震配重、沟槽设计、杆背嵌入物、刀背尺寸和杆身配置,但是基本的凹背和刀背设计还是一样的。看看以前的老款MacGregor或者Titleist刀背铁杆吧,它们是否让你想起了今天某款Mizuno 或者是Nike的铁杆?我以为,每打250-300场球更换一次铁杆比较合适,同时每6个月或是30场球更换握把就足够了。

【高球杂谈】为什么科技进步了我们的差点还在原地踏步?

       挖起杆 — 它们能算是铁杆的一部分吗?Vokey 和588之后,挖起杆上几乎没有什么创新。为什么高差点的球手们可以选择凹背,而挖起杆,这支球包里第二重要的球杆却还是清一色的刀背设计呢?我们能看到的小小进步无非是可更换的杆面,杆面后移设计,spinner 杆身和渐进式反弹角设计,但以上所说的这些哪一个能真正降低杆数?我的观点是,只用可更换杆面这一条就足够了,这样在消费上非常划得来。杆面磨损过渡时只需更换杆面就可以了。请高差点球手赶紧把60°挖起杆扔了吧,然后把你的4号铁换成铁木杆。当你的挖起杆不再啃地,你的杆数也降低的时候别忘了给我发一封感谢信。

       一号木 — 做个小调查,你有多少支一号木?你多久会说一次“要是弄支TaylorMade R11S 肯定杀的他们片甲不留”?还有,你有没有算过买一支一号木的钱能买多少支8号铁?一号木是所有球杆中最贵、市场份额最大的球杆,我们总是想让自己的一号木比别人的远一点再远一点。厂商们每年都会说增加了10%的距离,或者是12码,或者是弹道比以前的更笔直……可笑的是,多了这么多优点,新品的价格依然是299美元。

       USGA规定了杆面反弹细数(C.O.R.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恢复系数,<小球碰撞前墙与球的相对速度>和<碰撞后墙与球的相对速度>的比率)的上限,也就是说小球和杆面碰撞后产生的相对速度是有限的,制造商没法小球速度超越这个上限,没法让球飞的更远了。也许你会说杆身能改善数据,但是杆头本身无法逾越这个规定。我的建议是:每5年换次一号木,除非你觉得它老的可以用来挂毛巾了。

【高球杂谈】为什么科技进步了我们的差点还在原地踏步?

       下面,我要简要的说说推杆。推杆是最最得不到我们我们忠心对待的球杆,估计把我们对一号木、挖起杆、铁杆、啤酒、汽车销售员、老婆的不忠之心加起来也比不过我们想换推杆的欲望。你是否有3支以上的ANSER(一字背)型的推杆?你的储藏室里是否摆满了推杆?而且是各种各样的款式的:高/低MOI的,长推杆的,罗伯特-盖瑞古斯的那种儿童杆、CNC打磨的、铜的、钢的、杆面后移的……?你能让球老老实实的进洞吗?还是老老实实的收起来你的推杆收藏吧,找一支最顺眼也最顺手的,去调试一下杆面倾角和杆底角才是正经之事。

       全世界男人的平均差点大概是17,女人的平均差点是29。这些数字近百年来都没有多大变化,为什么呢?木杆们每年都向我们展现一些美好的愿景:甜点更大、杆面很热、滚动距离更远、球路更直;我们手里的铁杆也是手感更好、更易上手、能让球飞的更远更直;挖起杆也更精准、球旋更多了;还有不计其数的推杆打着更易瞄准、更稳定、手感更好的旗号……为什么我们总是沉浸在广告描绘的美妙里不能自拔呢?……答案是我们都在寻求捷径,寻找耶稣万能的圣杯或者阿拉丁的神灯,幻想着无师自通,期待着手到擒来。而新球杆恰恰满足了我们的“梦想”或者说是幻想。

       最后,我建议大家停止频繁的买新球杆,立即去工房把球杆调整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然后半个会员卡去练习场练上一个月。同时,找一个能够帮你制定实际目标的练习计划、提供实用方法的教练,前提是他的学费不会贵到让你卖胳膊卖腿去支付。

       如果你想自我学习的话,请按照以下方法:为你有限的空闲时间制定练习计划,每月读一本与高尔夫相关的书籍 。10000小时定律适用于任何职业和行业。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你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然后不停的重复积累。不要比较16岁打球和40岁打球谁更有优势。 我认识一位球手他三年内降了30杆,他的做法是制定针对性的练习计划,一周有4-5天抽出至少半小时练习基本动作—100码以内的劈起球和切击球。奉劝各位在练习场上不要一筐球接着一筐球地狂抡你的一号木了,你应该把40%-50%的时间花在练习果岭上。世界第一卢克-唐纳德随便从你球包里抽出一支球杆就能轻松搞定你。

【高球杂谈】为什么科技进步了我们的差点还在原地踏步?

       最后的思考:厂商依靠科技的进步从我们口袋里拿走了更多的钱,而我们差点却依然原地踏步。原因是我们都希望花钱买成绩,而不是踏踏实实的花时间投入练习。其实,只要我们愿意付出汗水和时间,提高成绩并不是什么难事。再说挥杆不是花钱就能买得到的商品,它是挣来的,靠汗水和思考一点点积累得来的。或许这就是侯跟所说的“挖坑刨土”。 不过我依然认为我还能在增加20码的距离,而且是用TaylorMade 9.5° 的R11S 一号木(Matrix OZIK TP 7M3 X-Stiff)。你懂得的!

       期待听到你进步路上的故事,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如果你有“收集”一号木和推杆的“嗜好”,也欢迎与我分享你的趣事。谢谢各位的阅读!- B-Rant

        注:10000小时定律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定律——10000小时定律。他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一个人想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即每天3小时,练习10年。只有受到如此多的训练,才能达到精通的程度。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发布者资料
vooma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4-07-10 21:07